【注冊安全工程師】《煤礦安全實務》案例考點系列匯編
礦業課程閱讀 02021-09-18 14:36
1.加強職工安全管理意識。要經常對職工進行安全技術培訓和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知識水平和技能,自覺遵守安全生產管理的各項制度。
2.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建立由采煤隊長負責的安全管理體制,各工作班要配合安全管理員,負責本班安全管理工作和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各工作小組要有安全監督員,對不安全行為進行監督。
3.加強采煤工作面工程質量管理。首先是工作面的支護質量,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進行支護,認真進行工作面壓力監測工作,發現損壞、失效的的支護設備及時進行維修處理;重視機械電氣設備的完好性,要按規定對機械電氣設備進行日常維護檢修;保證兩出口的有效斷面和高度。
4.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堅決貫徹落實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關鍵。規范各工種崗位技術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可有效地避免事故發生,徹底改變煤礦的不安全狀況。
5.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設備。
6.制定完善的安全技術措施。主要包括煤礦各類災害事故的防治措施,采煤工作面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安全技術措施,機械電氣設備操作使用方法及安全管理的技術措施。
1.根據掘進工作面圍巖形式,嚴格控制控頂距。
2.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嚴禁空頂作業。
3.在地質破壞帶或層理裂隙發育區掘進巷道時要縮小棚距,把棚子連成一體。
4.冒頂區域及破碎帶必須背嚴接實,必要時要掛金屬網防止漏空。
5.掘進工作面炮眼布置及裝藥量必須與巖石性質、支架與掘進工作面距離相適應,以防止因爆炸而崩倒棚子。
6.采用“前探掩護支架”,防止漏頂傷人。
1.加強采空區密閉,減少采空區瓦斯的涌出量。
2.提高工作面采取率,減少采空區遺煤。
3.改變通風系統,防止采空區漏風。
4.抽放采空區瓦斯等。
治理上隅角瓦斯積聚的常用方法有風障或風簾法、尾巷法、改變采空區的漏風方向、上隅角抽排瓦斯等。
1.防治盲巷瓦斯積聚。
2.防治高冒頂積聚瓦斯。
3.防治采煤工作面瓦斯積聚。
4.防治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積聚。
5.防治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瓦斯積聚。
1.防止產生盲巷,加強地質工作和掘進工作面的通風,保證掘進工作面正常通風,不形成不通風的盲巷。
2.掘進工作面使用局部通風機,實行“四?!?/span>,即專用開關、專用電源、專用變壓器和專人看管。
3.局部通風機,要安裝風壓遙信自用檢測裝置。
4.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實行“三級”排放瓦斯管理制度,并且采用控制瓦斯濃度等一系列措施來防治瓦斯積聚和超限。
1.加強通風,稀釋局部積聚瓦斯。根據冒頂的高度和范圍、積聚的瓦斯量、瓦斯涌出速度等分別采用導風板法、分支導風管法等。
2.進行充填置換。在冒頂范圍比較大并有自然發火危險時,采用此法用惰性物質將冒頂空間充填起來不給瓦斯積聚留有空間。
3.隔離抽放。在瓦斯涌出量大且速度較快的高冒頂處采用,將冒落空間與巷道用木板隔離,并用專用抽放瓦斯管路從高冒頂處引入礦井抽放系統中進行抽放。
1.進行通風稀釋。根據不同的礦井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通風方式進行通風。
2.采用引導分流法進行處理。將不含有瓦斯的風流引入瓦斯積聚的地點,把局部積聚的瓦斯或瓦斯涌出點涌出的瓦斯流加以稀釋沖淡并帶走。
3.采用鉆孔抽放法抽放瓦斯防止某區域超限。
1.當采空區瓦斯涌出量(<2~3m3/min)上隅角瓦斯濃度超限不多時,通過迫使一部分風流經過工作面上隅角,將該處積聚的瓦斯沖淡排出。
2.對于沒有自燃的煤層,通過合理改變采空區的漏風方法防治瓦斯積聚超限。
3.改變采煤工作面的風流方向,實行下行通風排放上隅角瓦斯。
1.加大工作面的進風量。
2.適當提高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允許濃度。
3.降低瓦斯涌出的不均勻性。
4.對于局部瓦斯積聚的地方如采煤機附近可在采煤機的切割部位安裝水力引射器,沖淡瓦斯。
1.防治瓦斯引燃措施:(1)嚴禁使用明火。(2)防止爆炸火源。(3)防止電氣火源和靜電火源。(4)防止摩擦和撞擊點火。
2.防治瓦斯爆炸措施:(1)防止瓦斯積聚和超限。(2)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3)采取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4)采取防止瓦斯爆炸災害擴大的措施。
1.保證通風系統穩定、合理、可靠。
2.建立完善可靠的防(隔)爆設施及自救系統,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1)用巖粉阻隔爆炸的蔓延。(2)用水預防和阻隔爆炸。(3)自動式抑爆棚。
3.加強管理,健全完善礦井自救系統,嚴格遵守各項規定。
1.防治突出的技術措施。防治突出的技術措施主要分為區域性措施和局部性措施。區域性措施是針對大面積范圍消除突出危險性的措施。目前區域性措施主要有3種,即開采保護層、大面積瓦斯預抽放、控制預裂爆破。局部性措施主要在采掘工作面執行,對采掘工作面前方煤巖體一定范圍內消除突出危險性。局部性措施有許多種,如卸壓抽放鉆孔、深孔或淺孔松動爆破、泄壓槽、固化劑、水力沖孔等。
2.“四位一體”綜合防治突出措施。所謂“四位一體”綜合防治突出措施,就是說首先應對開采煤層及對開采煤層構成影響的鄰近煤層進行突出危險性預測,對確認的突出危險區域應采取區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對確認的突出危險工作面必須采取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在采取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后,必須對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和消除突出危險性的效果進行檢驗,如果檢驗有效,直至再次檢驗效果時方可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前提下進行采掘作業,否則必須繼續補充技術措施。
3.安全防護措施。安全防護措施是控制突出危險程度的措施,也就是說即使發生突出,也要使突出強度降低,對現場人員進行保護不致危及人身安全,如采取震動性爆破、遠距離爆破等措施,使用反向防突風門、壓風自救器和個體自救器等。
1.礦井必須有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
2.礦井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設計、供給用風地點的風量,嚴禁風量不足時作業和超通風能力生產。
3.采取必須由獨立的回風巷道實行分區通風。在準備采區時,必須在采區構成通風系統后方可開掘其他巷道。
4.采煤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都應實行獨立通風。
5.全礦各單位及井下作業人員必須協助通風部門做好礦井通風工作,保護礦井通風設施,嚴禁不經通風部門同意私自拆除通風設施或風門閉鎖裝置,嚴格按規定開啟和關閉風門,防止風流短路,造成瓦斯積聚。
6.對員工進行定期培訓,讓其熟悉瓦斯窒息的危害和自救措施。
同時具備4個基本條件煤炭自燃才會發生。
1.煤具有自燃傾向性。
2.有連續的通風供氧條件,含氧量較高的風流持續穩定的情況下,氧含量至少12%。
3.破碎狀態堆積熱量積聚,主要取決于破碎狀態的煤堆積的厚度和有利于熱量積聚的合適風流速度(一般認為風速為0.1~0.24m/min)。
4.持續一定的時間。
處理地下礦山火災事故時,應遵循以下基本技術原則。
1.控制煙霧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員的安全。
2.防止火災擴大。
3.防止引起瓦斯、煤塵爆炸。
4.防止火風壓引起風流逆轉而造成傷害。
5.保證救災人員的安全,并有利于搶救遇險人員。
6.創造有利的滅火條件。
只有經取樣化驗分析證實,同時具備以下條件時,方可認為火區已經熄滅,準予啟封:
(1)火區內溫度下降到30℃以下,或與火災發生前該區的空氣日常溫度相同。
(2)火區內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到5%以下。
(3)火區內空氣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濃度在封閉期間內逐漸下降,并穩定在0.001%以下。
(4)火區內的出水溫度低于25℃,或與火災發生前該區的日常出水溫度相同。
(5)以上4項指標持續穩定的時間在1個月以上。
啟封火區時的安全管理:
(1)應當逐段恢復通風。
(2)同時測定回風流中一氧化碳、瓦斯濃度和風流溫度。
(3)發現復燃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向火區送風,并重新封閉火區。
(4)啟封火區和封閉火區初期通風等工作,必須由礦山救護隊負責進行。
(5)火區回風風流所經過巷道中的人員必須全部撤出。
(6)在啟封火區工作完畢后的3天內,每班必須由礦山救護隊檢查通風工作,并測定水溫、空氣溫度和空氣成分。只有在確認火區完全熄滅、通風等情況良好后,方可進行生產工作。
巷道掘進之前,必須采取鉆探、物探、化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質條件,在探明水情的基礎上,將水放出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采掘工作面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當立即停止施工,確定探水線,實施超前探放水,經確認無水害威脅后,方可施工:
(1)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鄰煤礦時;
(2)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暗河、溶洞和導水陷落柱時;
(3)打開隔離煤柱放水前;
(4)接近可能與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導水通道時;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鉆孔時;
(6)接近水文地質條件不清的區域時;
(7)接近有積水的灌漿區時;
(8)接近其他可能突(透)水的區域時。
斷層水探明后,應根據水的來源、水壓和水量采取不同措施:
(1)若斷層水是來自強含水層,則要注漿封閉鉆孔,按規定留設煤柱。
(2)已進入煤柱的巷道要加以充填或封閉。
(3)若斷層含水量不強,可考慮放水疏干。
1.一般征兆
(1)煤層變潮濕、松軟;煤幫出現滴水、淋水現象,且淋水由小到大;有時煤幫出現鐵銹色水跡。
(2)工作面氣溫降低,或出現霧氣或硫化氫氣體。
(3)有時可聽到水的“嘶嘶”聲。
(4)礦壓增大,發生片幫、冒頂及底鼓。
2.工作面底板灰巖含水層突水預兆
(1)工作面壓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量有時可達到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產生裂隙,并逐漸增大。
(3)沿裂隙或煤幫向外滲水,隨著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當底板滲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煤幫滲水可能停止,此時水色時清時濁,底板活動使水變渾濁,底板穩定使水色變清。
(4)底板破裂,沿裂隙有高壓水噴出,并伴有“嘶嘶”聲或刺耳水聲。
(5)底板發生“底爆”,伴有巨響,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成乳白色或黃色。
3.沖積層水的突水預兆
(1)突水部位發潮、滴水且滴水現象逐漸增大,仔細觀察發現水中含有少量細沙。
(2)發生局部冒頂,水量突增并出現流砂,流砂常呈間歇性,水色時清時濁,總的趨勢是水量、砂量增加,直至流砂大量涌出。
(3)頂板發生潰水、潰砂,這種現象可能影響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現塌陷坑。
4.陷落柱與斷層突水征兆
(1)與陷落柱有關的突出,一般先突黃泥和塌陷物;斷層溝通奧灰頂部溶洞的突水多是先突黃泥水,后突出大量的溶洞中高粘度黃泥和細沙或水夾泥沙同時突出;而斷層溝通奧灰強含水層發生的突水,很少有突出大量黃泥的現象。
(2)與陷落柱有關的突水,來勢猛、突水量大,突出物總量很大且巖性復雜。
(3)與陷落柱有關的突水,陷落物突出過程一般都是先突煤系中煤、巖碎屑,后突奧灰碎塊。
1.利用底板隔水層帶壓開采
(1)對于隔水層(或相對隔水層)厚度普遍大于臨界厚度值的礦區、井田或采區,無需進行任何防治底板水的工作就可以安全開采。
(2)對于隔水層厚度等于或略小于臨界厚度值的礦區、井田或采區,可通過疏水降壓,將下伏含水層水頭壓力降至臨界水壓值以下,也可安全開采。只需在采煤準備巷道中打可控式底板防水鉆孔,進行超前降壓即可安全采煤。
2.加厚和加固隔水底板
(1)采取預注漿加固的辦法解決因構造薄弱而發生突水的隱患??梢栽诘孛娼ㄗ{站,將地面的漿液用管子輸送到井下進行預注漿。為節約成本,注漿材料可采用黏土水泥漿。
(2)當隔水底板厚度明顯小于臨界厚度值,就必須大流量大幅度降低水壓,井下放水很困難或費用較高時,可用底板注漿的辦法將下伏含水層頂板的巖溶、裂隙封閉,使其變為相對隔水層,以加厚隔水底板使其大于臨界厚度值,從而達到安全采煤的目的。
3.利用構造切割,分區治理
當底板隔水層的厚度很薄,而下伏含水層的含水性又很強,分布也很廣時,疏水降壓工程勢必非常浩大,甚至在技術不可行或經濟上不合理。但如存在斷層縱橫切割,將本來分布很廣的含水層分割為若干四周封閉或基本封閉的塊段,對這些封閉或基本封閉的塊段進行疏水降壓,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用注漿帷幕封堵缺口
對于那些四周大部封閉,尚未完全封閉的塊段,可用鉆孔注漿,形成地下防水帷幕,以封堵缺口,使其變為全封閉的塊段,然后在其中進行疏水降壓。
5.留設防水煤柱
沿斷層帶留設一定寬度的防水煤柱,使采煤工作面至斷層的最短距離乘以強度降低率后仍大于臨界厚度,即可安全開采。
6.局部注漿止水。不適用于隔水底板的正常厚度小于臨界厚度時的突水。
7.地面防滲堵漏
8.改變采煤方法。如短壁開采、房柱式開采、砌充填帶充填法采礦,都能減小礦壓和提高隔水底板抵抗水壓的能力。
9.深降強排或多井聯合疏降
深降強排的辦法對地下水資源破壞很大,一般不宜采用,尤其缺水地區應予禁用。
往期煤礦考試題庫:
往期金屬非金屬礦冶考試題庫: